每一度电的绿色转型,都始于一个微小的改变;每一吨碳排的降低,都来自一群人的坚持。在正泰新能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,我们不仅用数据记录成长配资论坛交流,更希望用故事传递温度。
今天,我们透过三个故事,看一块光伏板如何从精益求精的生产线,走向全球能源的广阔舞台;看一家企业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,转化为每个环节的真实行动。这些故事里有你,有我,也有无数个为地球多尽一份力的普通人。因为真正的可持续,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,而是我们正在共同书写的现在。
让光伏更“轻”一点
刚刚过去的2025上海SNEC现场,杨天峰正为来访的客户介绍ASTRO N7s组件。他轻抚着全黑组件表面,动作娴熟而自信:“这不是普通的光伏板,它轻盈的身姿让屋顶不再负重前行,也是让每个家庭都能参与的绿色革命。”作为正泰新能产品管理高级经理,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。
展开剩余84%“ZBB技术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让低碳环保变得触手可及。”杨天峰指着墙上的法国碳足迹认证证书说。380 kgCO₂/kWc的碳足迹数据,相比行业平均450 kgCO₂/kWc降低15%以上,从原料到安装,我们让每个环节都轻装上阵。这背后,是产品、研发及质量部门反复研究、沟通、推敲产品定位的结果。“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符合标准,更要超越客户的期待。”
欧洲市场对低碳组件的要求近乎苛刻,也是影响中国光伏组件进入市场的主要壁垒之一。更低的碳值,意味着更强的竞争力。而ASTRO N7s不仅通过了法国Certisolis认证,更凭借全黑美学设计成为海外高端住宅屋顶光伏电站的宠儿。
展会上,杨天峰详细介绍了ASTRO N7s的技术创新:“我们颠覆了传统主栅焊接方式,将ZBB-TOPCon电池、一体化覆膜及低应力柔性互联技术完美结合。”这种创新设计使产品兼具高效美观、安全可靠和绿色低碳三大优势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产品采用低于150℃的低温互联工艺,不仅节约能耗,还避免了VOC挥发性有机气体排放,功率提升5W以上,同等安装面积下可带来更高的装机容量。
从德国别墅业主到法国酒庄庄主,ASTRO N7s不仅满足了他们对绿色能源的需求,更成为建筑美学的加分项。为满足客户的需求,正泰新能去年在富阳基地新增5GW ZBB产能,目前ZBB-TOPCon总产能超6GW。
“产品经理就是要做技术和市场的翻译官。”杨天峰笑着说。此刻,他正参与准备下一代的产品路线图,在无铅焊带、无氟背板、脱醇硅胶、低碳边框等创新技术的基础上,深化绿色低碳的解决方案,也让正泰新能在绿色能源的赛道上继续领跑。
_
正泰新能承诺遵循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理念,通过绿色设计,致力于打造低碳、环保、健康、安全的产品,并已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体系,制定绿色产品评价指标,监督产品开发设计过程和生产制造过程,确保产品的环境友好性。
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,报告期内,公司依据ISO 14040、14044及14067国际标准,对主流产品开展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工作,并成功获得三项认证:ISO 14067碳足迹认证证书、EPD证书,以及法国ECS证书。通过绿色设计,正泰新能节约原料总量达6789.19吨,涉及的原料包括银浆、胶膜、助焊剂、铝材等等。
_
海宁工厂的“绿色快递”
清晨,海宁工厂里,马莉开始一天的工作。她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各种运输路线,从长三角的港口一直延伸到欧洲各地。她每天的工作,就是协调公路、铁路与海运的接力赛,让每一块光伏组件用最绿色的方式走向世界。
多式联运,是她的核心工作。如何协调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?如何确保物流效率的同时降低碳排放?是她每天都要破解的“绿色方程式”。从计划前置到港口协调,从台风应急到成本核算,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准把控。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交响乐指挥,让公路的短跑、铁路的长跑和海运的耐力跑完美配合。
“以前一辆卡车只能跑一趟上海港,现在同样的车能在尖山港跑四趟。”马莉指着地图上的尖山港解释。这个距离工厂仅5公里的支线港口,是她的“绿色枢纽”——从这里出发的光伏组件先乘驳船到宁波港,再换乘远洋巨轮。2024年,这条路线让海宁基地的多式联运占比达到71.2%,碳排放比纯公路运输降低40%。
马莉清楚地记得去年台风季的紧急情况:一批从海宁港出发的光伏组件,原本计划经太仓港驳运至上海港,再发往德国。然而台风导致太仓港封航,驳船无法出港。“我们的物流团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”马莉说,“周末紧急联系支线港口,工作人员亲自上船‘挖箱’——在数百个集装箱中精准找出我们的10个货柜。”通过快速协调港口资源,团队成功将货物转运,既确保了交付时效,又践行了“即使面对极端天气,也要坚持绿色物流”的承诺。
销售部门提前14天提交计划,车间为此调整排产节奏;财务团队测算出每增加1%铁路运输,全年能省下百万运费;就连欧洲客户也接受更长的运输周期——因为他们看中随货送达的碳足迹报告。今年,多式联运比例已突破80%,但马莉更在意那些看不见的改变:工人习惯了用电动叉车装卸,仓库淘汰了最后一批易损坏的木托盘……
夕阳西下,又一列装载光伏组件的集装箱班列从海宁港鸣笛启程,这张不断扩大的绿色物流网,正在把中国光伏的低碳故事,送往更远的彼岸。
_
正泰新能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,在低碳物流方面,企业优化物流模式,提高铁路和水运占比,减少集卡运输,通过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提升运输效率。同时,采取提高装载率、推广新能源运输工具等多元的绿色物流改进举措,有效减少货物运输过程中的碳足迹,进一步降低了公司运营环节产生的碳排放。
截至报告期末,公司周转组件使用的叉车已实现100%电车替代,盐城基地多式联运柜占比达到84%,同比提升9%;正泰新能义乌基地多式联运柜占比同比提升19%。
_
老工厂的零碳“重生”记
酒泉的盛夏,祁连山苍翠的轮廓在湛蓝的天际线上舒展。马海龙站在厂房屋顶,脚下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在灿烂的阳光下闪烁着宝石般的蓝色光芒,与万里无云的晴空交相辉映。这位EHS主管在2024年,带领酒泉基地拿到了TÜV莱茵的零碳工厂认证——这也是西北地区首个获此认证的光伏组件工厂。
“整个过程最难的其实是让老设备焕发新活力。”马海龙回忆起改造初期的困境。建于2011年的老厂房里,近半数设备已运行十余年,能效水平与当前标准存在差距。全面更新设备需要巨额投入,但维持现状又难以满足低碳生产要求。团队面临着两难选择:要么承担高昂的改造费用,要么接受落后的能效表现。
团队最终想出了“分步瘦身”方案:先用铜瓷焊棒替代涂锡焊带,又通过优化电池碎片率,节约原料相当于减排450吨二氧化碳。这些“微创手术”般的改造,让老设备焕发新生。
零碳改造像一场全员参与的“寻宝游戏”。马海龙记得组件工艺工程师在评审会上突然发言:“我们早就在做托盘回收啊!”这个被忽视的细节,连同废弃物料回收等十余项措施,最终都成为认证的关键案例。“就像突然发现口袋里早有宝石,”马海龙笑道,“只是以前我们总盯着安全指标,没注意它们也是降碳功臣。”
如今,屋顶1MW的光伏阵列每年发电94万度,相当于给戈壁滩种下4万棵树。但马海龙最骄傲的不是数据,而是改变:“过去工人觉得节能是‘上面的事’,现在连保洁阿姨都会注重节约,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主动关灯。”
_
2024年9月,正泰新能酒泉基地成功获得TÜV莱茵颁发的零碳工厂认证证书。酒泉基地锚定零碳目标,以专业管理提效,以绿电赋能生产。
目前,酒泉工厂完成节能技术改造项目30项,年度节约电量约662万度,并通过设备汰换,年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8吨,优化电池碎片率节约生产原料,年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0吨。
在这份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,我们记录了许多微小却闪光的时刻——有你们的选择,有我们的坚持,有每一个为地球多做一点小事的努力。无论是让光伏更“轻”一点的技术突破,还是戈壁滩上老工厂的绿色重生,亦或是跨越山海的低“碳”足迹运输,都是我们共同书写的可持续发展故事。
未来,这些故事还将继续。我们会为每一份善举喝彩,见证绿色能源的种子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;也会将低碳理念拓展到更远的地方,让可持续的未来触手可及。
因为每一份微小的行动配资论坛交流,都在让地球变得更好——而你和我,都是这个故事的主角。
发布于:浙江省捷希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