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光中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:“如果你要穿越,最好穿越到北宋,去找苏东坡,因为他能让一切变得有趣。” 这句话提到了苏东坡,北宋时期的才子,他不仅在书画领域有卓越的成就,更在文学界留下了浓重的一笔。按理说配资之家论坛主要有配资炒股,苏东坡理应一路顺风,平步青云。然而,他的仕途并非如此顺利,常遭贬谪,历经种种波折,身陷低谷,甚至屡遭打击。
但即便如此,苏东坡并未因困境而沉沦,反而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,不论身处何地,他都能从中寻找到乐趣与惊喜。这种无拘无束、轻松幽默的生活态度,使他成为了一个极具个性的人物。
苏东坡的幽默和机智,往往让他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。以他那才高八斗的才华,许多人在他面前都甘拜下风。张先、刘贡父等人曾遭他调侃,可有一个例外,正是那位与他交情深厚的佛印和尚。
展开剩余85%佛印和尚,作为当时的高僧,因德行高尚而受到宋神宗的重视,赐予他金钵。他与苏东坡的友谊传为佳话,成为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。两人相识至今,许多趣事仍令后人捧腹大笑。
苏东坡自幼便是名门之后,他的先祖苏味道曾是唐朝的著名将领。父亲苏洵是北宋的散文大家,弟弟苏辙亦是文学才子,苏家的门第可以说是才俊辈出。正因为如此,后人将苏东坡父子称为“三苏”,并将这三人列入了“唐宋八大家”。
年仅20岁时,苏东坡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,父亲与弟弟也一同前往。当时,主考官欧阳修看到了苏东坡的作品,眼前一亮,觉得这篇文章简直是才子之作,值得好好珍惜。可是,欧阳修心生一念,觉得这篇文章的风采若是出自自己的徒弟,那岂不是太过炫目?于是,他故意将其判为第二。等到张榜公布之时,朝廷上下为之一震,原来这篇才子之作并非是他徒弟所写,而是由苏东坡创作的。从此,苏东坡踏上了仕途,开始为朝廷效力。
然而,命运对苏东坡并不仁慈。1066年,他的父亲苏洵去世,苏东坡回家守孝三年。当他重新回到官场时,朝政风云已变,王安石变法如火如荼,得到了许多支持者的拥护。苏东坡提出不同的见解,最终未能得到采纳,反而被迫离开京城,开始了他更为坎坷的仕途。因为“乌台诗案”,他触怒了皇帝,差点丧命。他的官职一再被贬,流放成为常态。
面对如此困境,许多人或许会选择低头、妥协,甚至与权贵攀附。然而,苏东坡并没有这样做。他从官场的风霜雨雪中看清了许多事,虽然丧失了年轻时的那份冲劲,但他学会了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,并在其中寻找乐趣。他的文学天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,除了诗词歌赋,苏东坡也开始深入佛学,从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更多真谛。
此时,佛印和尚也走进了苏东坡的生活,成为他的重要朋友。一次,苏东坡写下了一句诗:“八风吹不动,端坐紫金莲。”这表达了他对佛理的领悟,认为佛陀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,心境都能保持宁静。然而,当苏东坡将诗稿送到金山寺的佛印那里时,回信竟只有“放屁”两个字。虽然苏东坡修养深厚,但看到这简短的回信时,他还是有些愠怒。
苏东坡意识到这句话可能表达了佛印对他自鸣得意的态度的不满,于是立刻乘船前往金山寺找佛印“理论”。然而,当他到达时,却只看到了佛印留下的一张字条:“八风吹不动,一屁过江来。”此时,苏东坡才明白,佛印的“放屁”二字,其实是幽默地揭示了他自己在面对挑战时依然心浮气躁,未能完全达到佛陀般的心境。这让苏东坡顿时羞愧不已。
苏东坡与佛印的关系,正如两颗灵魂碰撞,彼此相互打趣,时而调侃,时而互相“损伤”。他们的友谊充满了轻松与欢乐,互相捉弄的过程中,又不失深厚的感情。例如,两人都喜欢美食,苏东坡擅长烹饪,创制了著名的“东坡肉”。有一次,他们俩在佛印的厨房一起做饼,结果却发现做好的饼被佛印偷偷吃掉了。原来,佛印早已被香气吸引,悄悄藏起来偷吃。
有一次,苏东坡还发现佛印藏了一条鱼不舍得与他分享。苏东坡便用诗歌的方式巧妙地揭示了佛印的心思:“向阳门第春常在”,佛印一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被揭穿,脱口而出:“积善人家庆有鱼。”两人相视而笑,最终一起分享了那条“藏匿”的鱼。
更有意思的是,苏东坡和佛印时常互相调侃,甚至连小和尚也成为了他们调侃的对象。有一次,苏东坡问小和尚:“秃驴何在?”小和尚回了一句:“东坡吃草。”这句话让苏东坡一时哑口无言,虽然他说的是调侃,但却不由得为小和尚的机智所折服。
在苏东坡的生活中,妹妹苏小妹也是不可或缺的人物。她的聪慧和机智,与哥哥的才情不分上下。她常常参与到哥哥和佛印的诗词游戏中,一次,苏东坡与佛印在游玩时,竟然被小妹用一副对联“河上双木无株,下联是粟湿只头没脸”给“难住了”。这副对联不仅巧妙地用了谐音,还让两位才子佩服不已。
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苏东坡与佛印、妹妹之间的互动,不仅增添了他的生活乐趣,也让他在人生的坎坷道路上始终保持了一颗乐观开朗的心。这种心态也成就了他超凡的才华和广泛的影响力,直到今天,他的诗词和作品依然流传千古,影响着无数人。
正如作家林语堂所言,苏东坡的名字已经成为了历史的符号,但他那份内心的喜悦与精神上的快乐,依旧让人记忆犹新,成为了万古不朽的存在。这也正是苏东坡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精神财富。
发布于:天津市捷希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